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稳评报告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广东美世风险评估有限公司
2021年5月
项 目 编 制 人 员
编制人员 丁卫华 注册咨询工程师
刘 冰 注册咨询工程师
孔金瑞 助理工程师
武艳玲 助理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陈旭斌 会计师
审 核 陈 俊 副教授
注册咨询工程师
审 定 廖国荣 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目 录
1.1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2. 项目建设单位:连州市中曼新能源有限公司
3. 项目性质:新建
4. 项目建设地址:清远市连州市西江镇
1.1.1 项目单位介绍
连州市中曼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曼(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权属子公司,中曼(苏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05月04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发电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专业设计服务;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1.1.2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9月及10月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光伏电站。鼓励光伏发电结合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等建设的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光伏电站项目。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光伏发电装机253GW;光伏发电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全国弃光电量52.6亿千瓦时,平均利用率98%,与去年平均利用率持平。
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4820万千瓦,同比增长60.1%,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3268万千瓦,占68%;分布式光伏1552万千瓦,占32%。截至12月底,全国光伏并网装机2.53亿千瓦,同比增长23.9%。新增装机规模较大的省份包括贵州522万千瓦、河北491万千瓦、青海410万千瓦、山东320万千瓦、宁夏214万千瓦、新疆180万千瓦。
2020年四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装机3010万千瓦,同比增长113.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67.9个百分点,较今年三季度提升57.0个百分点。此外,2020年四季度分布式光伏增长较快。全国新增并网分布式光伏装机701万千瓦,同比增长78.4%,新增分布式光伏占全国新增光伏装机总量的23.3%,同比减少29.3个百分点。截至12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7831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比重30.9%,与上季度相比降低1.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地处东经109°39′-117°19′、北纬20°13′-25°31′之间,南北最大长度约600km,东西最大宽度约800km,境内有沿海、平原、丘陵、山地等多种地形,境内辐射资源较好的地区以粤东、粤西沿海为主,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每平方米一年接受太阳辐射5000-5800兆焦耳,相当于170-200千克标准煤;其他地区属太阳能资源一般,主要是珠三角地区和北部山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每平方米一年接受太阳辐射4638-5000兆焦耳,相当于140-170千克标准煤。
广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消费中的比重过小,面临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大力开发并使用新能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广东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粤东西北等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利用废弃矿山、滩涂、荒岛、荒山、坡地、低经济价值的农用地、未利用土地(不含基本农田、林地等),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些地面光伏发电项目。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将农作物种植与地面光伏电站相结合,水产养殖的棚面、水面与光伏电站建设相结合。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随着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扩大,光伏发电将成为广东省继水电、风电之后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全国、省、市光伏扶持政策大力推行,未来广东省光伏应用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项目场址中心坐标为北纬24.70°,东经112.54°,场址处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4484.16MJ/m²,年日照小时数1245.6小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89-201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初步判定项目场址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为丰富(C),稳定度等级属很稳定(B),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适合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单位拟在连州市西江镇建设“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2599.64万kWh,年均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971.6小时。项目的建设运营将增加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将农作物种植与地面光伏电站相结合,大力提升农业的综合产出价值,也增加当地电力供应,对连州电网供电形成有益补充,长远看来,对于缓解粤北地区电力工业的环保压力、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二、必要性
1、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保护气候、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二氧化硫(SO2)和CO2年排放总量均居世界第一,其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面对压力和困难,我国政府为世界温室气体的减排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总量已超过2亿吨标准煤。2011年8月,国家发布了太阳能的上网电价政策。开展本工程的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国家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利用的决心,项目的建设很有必要。
(1)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主管部门对新型能源的不断重视和扶持,光伏发电在国内应用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大量的企业和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光伏应用市场逐渐增大。光伏农业这个新产业开创性的将光伏产品应用在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农业观光旅游方面。
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通过把光伏发电、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基础上提高了农用地产出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利用,增加了农户收益。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以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光伏农业产业将成为重要抓手和全省示范,利于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经营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本光伏电场建成投运后,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及发展新兴战略要求,不仅是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需要。
(2)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鼓励方向
2013年8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完善了价格补贴政策。通知明确,对于光伏电站,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发展鼓励方向。
(3)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必然需要
光伏发电不产生传统发电技术(例如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和安全问题,没有废气或噪音污染,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系统报废后也很少有环境污染的遗留问题。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开发太阳能符合国家环保、节能政策。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可有助于环境能源危机,可有效减少常规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本工程建成运行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设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不仅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也是当地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提供部分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煤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因此,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2、促进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优化农业能源结构,助力农园新景高效农业示范规划区创建
本项目建设光伏电站,一方面可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真正实现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优化农业能源结构。
3、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新型城镇建设一体化综合发展
本项目还可与旅游资源结合构建观光休闲农业;与社区农产品需求结合,构建社区农场;与市民体验结合构建开心农场等集高效种植、农业科普、休闲观光、新型城镇化发展于一体的新型综合项目。
4、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本项目的建设转变以往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的区域概念,提出了“光伏农业”新概念。“光伏农业”项目的开发,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3 项目选址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选址位于清远市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场址周边公路路网发达,有G323通过,交通便利。
连州市西江镇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东面、南面毗邻阳山县的黄坌镇和小江镇,西面、北面与连州市龙坪镇接壤,距离连州市区26公里,国道323线贯穿全境。
图1-1 项目选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1.1.4 总体方案设计与发电量
本工程系统装机容量232.6016MW,组件用量较大,占地面积广,组件安装量较大,所以设计优先选用单位面积功率大的光伏组件,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组件安装量。本项目采用技术成熟且光电转化效率较高的PERC技术单晶硅电池,峰值功率为440Wp转换效率为20.3%的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
表1-1 光伏组件主要技术参数
光伏组件技术参数 |
440Wp |
|
太阳电池种类 |
单晶硅 |
|
指标 |
指标 |
数据 |
峰值功率 |
Wp |
440 |
功率偏差 |
% |
0~+5 |
组件效率 |
% |
20.1 |
开路电压(Voc) |
V |
49.60 |
短路电流(Isc) |
A |
11.40 |
工作电压(Vmppt) |
V |
41.25 |
工作电流(Imppt) |
A |
12.81 |
系统最大耐压 |
Vdc |
1500 |
尺寸 |
mm |
2108×1048×40 |
重量 |
kg |
25 |
峰值功率温度系数 |
%/K |
-0.370 |
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
%/K |
-0.29 |
短路电流温度系数 |
%/K |
0.05 |
25 年功率衰降 |
% |
≤15.2 |
运行温度范围 |
℃ |
-40~+85 |
额定电池工作温度(NOCT) |
℃ |
45±2 |
注:上述组件功率标称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1000W/m2、太阳电池温度 25℃、AM1.5。
二、光伏阵列运行方式
本光伏电站场址主要为农田,海拔位于560m~590m之间。项目陆地部分是光伏发电综合农业开发项目,作物需在光伏支架下方或光伏支架之间种植,有时需要在阵列间搭设顶棚。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10MW,属于大型光伏电站。光伏支架的造价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相对较高,调节支架会增加后期运营成本及运维压力,考虑系统运行可靠性、故障率、系统维护难易程度、经济性因素,并结合建设场址特点和项目土地紧张的特征,本项目的光伏阵列运行方式采用固定式。
三、固定支架方案
光伏组件方阵的放置形式和放置角度对光伏系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伏供电系统的发电能力。
一般在北半球,太阳电池组件朝向正南(即方阵垂直面与正南的夹角为0°)时,太阳电池组件的发电量是最大的。本项目位于北半球且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根据太阳运行轨迹,为获最大发电量,光伏阵列的安装方位角选择正南方向。对于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能使单晶硅光伏组件接收太阳能总辐射年总量达到最大的倾斜角度,是最佳安装倾角。根据计算,本工程经济倾角为18°,18°斜面上光伏阵列面上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1303.5h。
四、逆变器选型
本电站规模大,场址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缓坡,设备分布广,维护难度大,对光伏电站的精细化监控管理、发电效率、电网友好性、设备和监控系统可靠性及可维护性指标要求极高,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Q/CSG1211002-2014)及《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的要求,本工程初步确定选择目前主流的1500V系统、196kW组串式逆变器。
表1-2 196kW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技术参数 |
175kW组串式逆变器 |
---|---|
最大效率 |
≥99.0% |
中国效率 |
≥98.4% |
最大输入电压 |
1500V |
每路MPPT最大输入电流 |
30A |
每路MPPT最大短路电流 |
50A |
额定输入电压 |
1080V |
MPPT电压范围 |
500V~1500V |
最大直流输入路数 |
18 |
MPPT数量 |
9 |
额定输出功率 |
196kW |
最大视在功率 |
216000VA |
最大有功功率(COSφ=1) |
216000W |
额定电输出电压 |
800V,3W+PE |
输出电压频率 |
±50Hz |
额定输出电流 |
141.5A |
最大输出电流 |
155.9A |
最大总谐波失真 |
<3% |
输入直流开关 |
支持 |
防孤岛保护 |
支持 |
输出过流保护 |
支持 |
组串故障检测 |
支持 |
直流浪涌保护 |
TypeII |
交流浪涌保护 |
TypeII |
显示 |
LED 指示灯,蓝牙/WLAN+APP |
RS485 |
支持 |
绝缘阻抗检测 |
支持 |
残余电流检测 |
支持 |
USB |
支持 |
MVUS |
支持 |
尺寸(宽×高×厚) |
1035×700×365mm |
重量(含挂架) |
86kG |
工作温度 |
-25℃~60℃ |
冷却方式 |
智能风冷 |
最高工作海拔 |
5000m(>4000m 降额) |
相对湿度 |
0-99% |
防护等级 |
IP65 |
五、光伏方阵设计
本工程属于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推荐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采用容量为3150kVA 箱变的方阵。采用440Wp单晶硅电池组件,按倾角18°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本工程光伏组件阵列由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均由若干路太阳能电池组串并联而成。每个太阳能电池子方阵由太阳能电池组串、逆变设备、汇流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
1、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的串、并联设计光伏组件串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最高输入电压和最低工作电压、以及光伏组件允许的最大系统电压所确定。光伏组件组串的并联数量由逆变器的额定容量确定。
依据《光伏发电站设计光伏》(GB50797-2012)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光伏组件串的串联数经计算如下:
本工程选用的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为1500V,MPPT 电压范围为875~1300V,光伏组件开路电压为49.6V,光伏组件工作电压为41.25V,光伏组件开路电压温度系数为-0.29%,光伏组件工作电压温度系数为-0.37%。根据本工程所选光伏组件参数及逆变器参数,根据上式中,本工程选用晶体硅太阳光伏组件的串联数 25≤N≤28。
一般情况下,组串数量越多,综合利用率越高。本阶段结合逆变器最佳输入电压和光伏组件工作环境、经济性、施工成本等因素综合分析,同时考虑组串布置方便,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选用晶硅光伏组件的串联数为28块/串。
2、 光伏方阵
本工程共划分为59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光伏发电单元包含1个光伏方阵。光伏方阵编号为1#~59#光伏方阵,采用440Wp规格的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每个光伏方阵的容量3942.4kWp,安装8960块光伏组件,项目占地面积约3761亩,装机容量为232.6016MWp,容配比约为1.257。
综上所述,场区内布置59个光伏方阵、59台箱变、检修道路等,单个光伏方阵安装容量3942.4kWp,每个方阵配置1台容量为3150kVA 箱变。
3、 电缆选型
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14 版)和《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对电缆选型的要求,本工程对光伏电站内电缆均采用C级阻燃电缆。
35kV电力电缆,选用阻燃型钢带铠装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合金电缆,型号为ZRC-YJLHV22-26/35kV。1.8/3kV及以下动力电缆采用阻燃型钢带铠装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铝合金电缆,型号为ZRC-YJLHV22-1.8/3kV。光伏组件之间及组件与组串式逆变器间采用 PV1-F-1500VDC 型光伏专用电缆。
本项目为农光互补项目,电缆敷设主要为穿管敷设。
六、光伏组件阵列布置
对于普通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串单元的排列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接线简单,降低线损,方便施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发电量,减少工程造价等因素,结合本工程场地特点,本项目组件采用竖向2×28布置。
本项目场址位于北半球,对应最大日照辐射接收量的平面为正南朝向。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对于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的安装方位角为正南方向,安装倾斜角为18°,经计算,在满足冬至日当天9:00~15:00 点时段内前、后、左、右互不遮挡,阵列前后总间距至少为5.92m,本项目确定阵列前后行距为6m,东西间距拟定为0.5m。
七、光伏系统结构
1、系统组成
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方阵、逆变系统、升压系统、电网接入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组成。
本项目59个光伏发电系统均采用组串式逆变器方案。主要由光伏方阵、逆变系统、升压系统、电网接入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组成。
1)光伏方阵:主要由光伏组件和支架系统组成;
2)逆变系统:主要由逆变器组成;
3)升压系统:主要由升压变压器组成;
4)电网接入系统:主要由开关设备和输电线路组成;
5)监测控制系统:主要由监控设备、计量设备及环境监测系统组成。
2、系统接线方案及系统结构
本项目光伏发电系统的系统接线方案为:光伏组串回路接入逆变器的直流侧,逆变器的交流侧接入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升压至35kV,之后经集电送至220kV升压站,最后通过220kV主变压器升压220kV后接入附近变电站。
八、发电量预测
本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210MWp,项目所选用的光伏组件第一年的衰减系数为2.5%,往后每年按0.55%的衰减计算,25年运行期内整个光伏组件系统衰减约15.7%。根据以上衰减率,可计算电站建成后各运行年上网电量(表1-3),电站建成后首年发电量为24240.54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1042.15小时。投产后25年年平均发电量为22599.64万kWh,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971.6小时。
表1-3 各年预计发电量
时间 |
累计衰减率(%) |
转换效率(%) |
发电量(万KWh) |
第1年 |
2.5 |
97.50 |
24240.54 |
第2年 |
3.05 |
96.95 |
24103.79 |
第3年 |
3.6 |
96.40 |
23967.05 |
第4年 |
4.15 |
95.85 |
23830.31 |
第5年 |
4.7 |
95.30 |
23693.57 |
第6年 |
5.25 |
94.75 |
23556.83 |
第7年 |
5.8 |
94.20 |
23420.09 |
第8年 |
6.35 |
93.65 |
23283.34 |
第9年 |
6.9 |
93.10 |
23146.60 |
第10年 |
7.45 |
92.55 |
23009.86 |
第11年 |
8 |
92.00 |
22873.12 |
第12年 |
8.55 |
91.45 |
22736.38 |
第13年 |
9.1 |
90.90 |
22599.64 |
第14年 |
9.65 |
90.35 |
22462.90 |
第15年 |
10.2 |
89.80 |
22326.15 |
第16年 |
10.75 |
89.25 |
22189.41 |
第17年 |
11.3 |
88.70 |
22052.67 |
第18年 |
11.85 |
88.15 |
21915.93 |
第19年 |
12.4 |
87.60 |
21779.19 |
第20年 |
12.95 |
87.05 |
21642.45 |
第21年 |
13.5 |
86.50 |
21505.71 |
第22年 |
14.05 |
85.95 |
21368.96 |
第23年 |
14.6 |
85.40 |
21232.22 |
第24年 |
15.15 |
84.85 |
21095.48 |
第25年 |
15.7 |
84.30 |
20958.74 |
合计 |
|
|
564990.93 |
每年平均 |
|
|
22599.64 |
1.1.5 电气工程
一、电气一次
1、电力系统接入
本项目装机容量为232.6016MW,拟以8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本工程新建的220kV升压站,再经一回新建12公里220kV线路接至220kV山螺乙线,利用220kV山螺甲线,形成一回220kV线路41公里接入500kV贤令山站内220kV出线间隔。主关口计量设在贤令山变,参考计量设在本工程新建220kV升压站。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当地电网的批复意见为准。
2、光伏场区电气主接线
光伏电站本期工程共设59个3.15MW的光伏发电单元,采用固定式运行方式。光伏发电单元主要由光伏阵列、逆变器、箱变等设备组成。
1)光伏阵列与变电中心的组合方式
本光伏电站以3.9424MWp为一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光伏发电单元由8960块440Wp的光伏组件组成,每28块组件为一串,共计320串;每台逆变器接20串光伏组件串,共计16台逆变器。
2)变电升压方式
每个光伏发电单元装机容量为3.9424MWp,逆变器出口电压为800V,每个光伏单元配置一台3150kVA 箱变。根据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及接入系统电压等级,光伏电站输变电系统采用二级升压,即现地箱变将逆变器输出的800V电压升压至到35kV接入升压变电站,再经过升压主变二次升压至220kV接入电网。
3)集电线路方案
本工程采用电缆线路,共选用59台箱变,箱式变压器高压35kV侧均采用并联接线方式。考虑光伏方阵布置、35kV集电线路走向等因素,整个光伏电站分8回集电线路,每7~8个光伏阵列组成一条集电回路,单条集电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约为25MW。
4)电力电缆选型
根据国内主要电缆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电力电缆采用铝合金电缆方案。
3、220kV 升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光伏发电单元经箱式变电站升压至35kV,通过35kV集电线路至220kV升压站,二次升压至220kV后接入当地电力系统。本工程220kV主接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设2台110MVA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230/37kV。37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7kVⅠ段母线上接4回37kV光伏进线,1回主变进线,1回接地变兼站用变、1回SVG、1回母线 PT、1 面隔离柜;37kVⅡ段母线上接4回37kV光伏进线,1回主变进线,1回接地变、1回SVG、1回母线PT、1面母联柜。最终电气主接线方式以接入系统审查意见为准。
4、站用电接线
站用电负荷约为442kVA,站用变压器容量可考虑为500kVA。根据《35kV-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GB 50059-2011)及负荷计算,选用2台500kVA的站用变压器,其中,本站接地变二次绕组兼1号站用变,高压侧接于升压站35kV母线,2号站用变兼施工变接于外引10kV电源。
全站直流、交流、UPS(逆变)、通信等电源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能通过一体化监控单元展示并通过标准数据格式接入监控系统。站用电屏进线断路器采用框架式断路器能够遥控,所有信息能够上传至后台。
交流站用电系统为三相四线制接线、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采用单母线分两段接线,正常情况下,2台站用变压器各带1段母线分列运行;当任 1台站用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该段母线经分段开关自动切换至另1台站用变压器供电。
5、无功补偿装置
本工程光伏采用直流逆变并网单元,在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及其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无功功率有一定的调节容量,该容量为升压站额定运行时功率因素0.98(容性)~0.98(感性)所确定的无功功率容量范围。考虑光伏电站装机规模为232.6016MW,本光伏电站每段母线暂按±25MVar,SVG配置2套无功补偿装置。最终实际容量和补偿方式以接入系统批复意见为准。
6、35kV中性点接地设备
根据 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工程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柜或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按目前集电线路布置方案,预计终期35kV母线终期单相短路电容电流约为78A;采用经电阻柜接地的方式,接地电阻暂定为50欧,接地变容量为800kVA。因站用变与接地变兼用,接地变型号选用:DKSC-1300/37-500/0.4。
7、220kV 配电装置
本工程采用户外GIS。
8、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由于光伏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尚未明确,本工程220kV设备的短路电流水平暂按50kA设计,35kV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暂按31.5kA设计。
1)箱变
(1)逆变器
型式:组串式逆变器
数量:944 台
额定输出功率:196kW
最大输出功率:216kW
额定输出电压:800V
满载 MPPT 电压范围:500~1500Vdc
最大输入连续工作电流:141.5A
额定频率:50Hz
(2)箱变
型号:S11-3150
电压比:37±2×2.5%/0.8
短路阻抗Uk=7%
负载特性:连续运行
额定容量:3150kVA79
额定频率:50Hz
接线组别:D,y11
数量:59台
2)主变压器
型号:SFZ11-110000/220
额定容量:110000kVA
额定变比:230±8×1.25%/37kV
调压方式:有载调压
阻抗电压百分数:14 %
冷却方式:ONAF
联结组别:Yn,d11
中性点接地方式:经隔离开关有效接地
台数:2
3)220kV配电装置
额定电压:252kV
额定电流:3150A
额定热稳定电流:50kA/3s
额定动稳定电流:100kA
4)35kV配电装置
35kV配电装置选用户内成套KYN-40.5金属封闭中置移开式(固定式)开关设备,一次元件主要包括断路器、操动机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过电压保护器等。
铠装移开式开关柜由固定柜体和可抽出部件两大部分组成,由金属隔板分隔成仪表室、手车室、母线室、电缆室及泄压通道等独立单元室。防护等级为IP4X。
箱型固定式开关柜为金属封闭式箱式结构,柜体骨架由角钢焊接而成,柜内分为断路器室、母线室、电缆室、继电器室等,室与室之间用钢板隔开。防护等级为IP4X。
型式:铠装中置移开式、固定式(PT柜)
额定电压:40.5kV
额定频率:50Hz
额定电流:1250A/2000A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有效值):31.5kA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80kA
额定动稳定电流(峰值):80kA
4s热稳定电流(有效值):31.5kA
外壳防护等级:IP4X
台数:19
额定绝缘水平:雷电冲击耐压(峰值)
对地、相间:185kV
断口间:215kV
工频耐压(1min)(有效值)
对地、相间:95kV
断口间:118kV
5)0.4kV配电装置
0.4kV配电装置为站用电配电装置,设置1台容量为1000kVA的接地兼站用变压器,站用电源从35kV母线上引接。站用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开关,配置备用电自投装置,母线电压为220/400V。0.4kV配电装置选用MNS的多功能低压配电柜,共6台。
6)无功补偿
①型号:±25Mvar SVG(直挂型)
②数量:2套
③型式:SVG户内三相式动态可全范围连续调节无功补偿装置,连接电抗器部分为户外型式。
④输出容量
本工程所装设的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应由一套控制设备综合控制,成套无功补偿装置额定输出容量为±25MVar,无功连续可调。
⑤响应时间
成套装置可动态跟踪电网电能质量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动态调节无功输出,实现任意辐射的高功率因数运行,装置动态响应时间不大于10ms。
⑥谐波特性
动态电压无功补偿装置输出电压谐波含量满足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要求,并实现有源滤波功能。
7)中性点接地
型式:干式,全绝缘
型号:DKSC-1300/37-500/0.4
容量:接地变容量 800kVA、站用变容量 500kVA
电压组合:37±2×2.5%
频率:50Hz
相数:三相
接线组别:ZN,yn11
冷却方式:自冷
绝缘耐热等级:F级
防护等级:IP3X(带外壳)
台数:1
电阻柜:50Ω
9、电气设备布置
1 )逆变器布置
逆变器就近安装于组串支架上,考虑安置在单元方阵两侧,以发电效率和电缆成本为前提进行合理布置。
2)箱变布置
各光伏方阵配套的箱变布置于方阵中心。
3)220kV升压站布置
本工程220kV升压站站址位于东边场址的中部偏东的空地,占地面积约20亩。35kV配电装置采用35kV户内手车式开关柜,安装于变电站南侧一层控制楼内,220kV配电装置采用GIS,布置于主变压器南侧。主变压器设计采用户外布置型式,置于35kV配电装置室南侧。主变35kV侧与35kV屋内配电装置的连接采用绝缘管母。无功补偿装置、接地变及400V低压柜均安装于预制舱内,布置于变电站西南侧。
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防雷、接地及过电压保护及接地按 GB/T 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 50057-20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及的规定设计。对所有要求接地部分(如组件、逆变器、逆变器、箱变、开关柜、GIS、主变及其他电气设备)均应可靠地接地。
a)防雷
光伏组件本身为绝缘体,上盖板为钢化玻璃,边框为铝合金边框。边框与支架之间通过黄绿铜绞线连接、支架与地网间通过扁钢焊接接地,形成直击雷保护。
箱式变电站、逆变器、一次设备舱、二次设备舱、GIS、SVG成套装置、二次设备均为金属舱体外壳,利用其金属壳体作为防雷接闪器并将其外壳与接地网可靠焊接,形成直击雷保护。
220kV变电站设1支30m高构架避雷针和3支30m独立避雷针,实现对户外配电装置场区的直击雷防护。
b)接地
本工程接地装置采用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体组成的复合接地装置。在各个箱变处设置局部网格状地网,沿光伏阵列区域内道路铺设水平接地线把各个局部地网连成一体,每个光伏方阵光伏组件支架连成一体并至少引出四点与主接地网连接。升压站接地网与光伏区主接地网至少2点可靠连接。
本工程水平接地体采用60×6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L50×5 热镀锌角钢。
按照规程规范要求光伏场区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升压站接地电阻不大于2000/I。为满足接触电势及跨步电压的要求,采取在配电装置场地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等均压、隔离措施。
c)过电压保护。
电气设备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设备所承受的操作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均由避雷器来限制。本工程在光伏电场逆变器、逆变器进出线、35kV开关柜进出线、220kV出线等均装设SPD或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止过电压。
10、照明
a)中央控制室要求光线柔和,无阴影及照度均匀,采用慢射配光、嵌入式栅格荧光灯,在顶棚上形成光带,作为工作照明。
b)站内的办公室和标准房间均为直射配光,主要采用双管荧光灯节能灯或 LED灯。
c)楼梯通道层高比较低,采用壁灯;一层大厅的照明采用普通嵌入式吸顶灯。
d)在35kV开关柜舱、二次设备舱、蓄电池舱、SVG舱及主要疏散通道均设置事故照明灯。
e)高低压配电房间各采用荧光灯和壁灯。
f)所有灯具光源尽量采用LED光源。
g)本光伏电站配置一套容量为5kVA的EPS应急电源,作为应急照明、事故照明等消防设施的供电电源
11、电缆敷设及防火封堵
a)电缆敷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方阵内交直流电缆敷设方式。本工程考虑单方阵内光伏电缆东西向采用沿太阳能支架绑扎的敷设方式(支架间采用穿PE管敷设),南北向采用穿管及直埋的敷设方式。其它交直流低压电压采用埋地敷设方式。
光伏场区35kV集电线路沿检修道路直埋敷设至升压站,沿电缆沟敷设至35kV配电室;电缆过公路部分埋管敷设;升压站继保室、主控室内设防静电地板层,升压站内电缆沿电缆沟、电缆竖井或电缆夹层内敷设。
b)防火封堵
防止电缆着火延燃措施参照国标《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并具体落实以下主要措施:
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墙的空洞处,均应实施阻火封堵;电缆沟道分支处、进配电室、控制室入口处也应实施阻火封堵;电缆沟内每隔50m 处设置阻火墙;屏、柜、箱底部1米长的电缆、户外电缆进入户内后1米长的电缆、阻火墙两侧各1米长的电缆采用电缆防火包带或阻火段;控制室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加装耐火隔板,对靠近含油设备(如变压器)的电缆沟,该区段电缆沟盖板用水泥砂浆作密封处理。
二、电气二次
1、监控系统
本工程监控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即光伏方阵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和220kV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NCS),两套系统均布置于220kV升压站中控室预制舱,实现对220kV升压站和光伏场区的集中协调控制和监视。两套系统控制功能各自独立,通过数字化通信接口进行通信,交换有关信息。
每个光伏方阵设子监控系统一套,共配置59套就地光伏通信柜,分别安装在各子阵的箱变内,采集箱变、逆变器、逆变器信息,以实现一体化监控,并通过网络交换机与220kV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相连。
220kV升压变电站按“无人值班、有人值守”的运行方式设计。采用按综合自动化设计的计算机监控系统(NCS),监控系统和远动功能合一。全站防误操作联锁功能(包括间隔内、间隔间电气设备的闭锁)通过NCS的测控装置和电气联锁回路实现,并辅以微机五防设备来实现各电压等级、相关电气设备间的闭锁。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以间隔为单位,按对象进行设计。
2、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220kV线路保护
升压站220kV出线应按双重化要求配置2套完整、相互独立的光纤电流差动保护。每套保护分别采用一路专用光纤通道和一路复用2M通道进行信息传输。
(2)220kV母线保护
220kV母线为单母线接线,应按照双重化原则,配置2套相互独立的母线保护及失灵保护设备。
(3)主变压器保护
主变压器微机保护应遵循互相独立的原则,按双重化配置两套主、后一体化的电气量保护和1套完整的非电气量保护。其中主保护配置两套不同躲励磁涌流原理(其中一套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的纵联差动保护,后备保应至少包含以下配置: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相间与接地阻抗保护、中性点间隙保护。变压器配置独立的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包括本体重瓦斯、有载重瓦斯、轻瓦斯、压力释放、油温高、油位异常、绕组温高等,可动作于跳闸或发信号。
(4)35kV保护
35kV集电线路、站用变兼接地变进线及SVG支路保护测控装置保护装置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装置安装在相应的35kV开关柜内。35kV母线配置母线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采用具有比率制动特性原理的保护。
(5)故障录波装置
升压站配置一台故障录波装置,记录220kV出线、主变压器、35kV间隔的电流、电压量,以及线路保护的保护动作等开关量。
(6)光伏阵列保护
本工程光伏系统保护功能有:欠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低频保护、超频保护、孤岛保护、极性反接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短路保护等,此部分保护功能由逆变器实现。
(7)光伏场区变压器保护
光伏场区变压器按箱变考虑,高压侧配置的负荷开关和高压插入式熔断器,作为变压器过载及短路保护;低压侧配置自动空气开关,作为逆变器出口至箱变低压侧的过载及短路保护。
(8)防误操作闭锁
35kV 配电装置采用带五防功能的开关柜,220kV配电装置采用电气闭锁及微机五防闭锁相结合,NCS配一套五防工作站。
(9)保信子站
升压站配置1套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管理子站,子站采用双机配置,双机之间可实现无缝切换。
(10)安稳执行子站
按接入系统报告要求,本站需配置双重化的安稳系统切负荷执行子站(2套安稳执行子站),具备与500kV贤令山变电站安稳子站通信。监测220kV线路过载、主变过载或主变三跳实现切负荷、低频低压减载等。
(11)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本站配置同步相量测量装置1套,接入站内主变220kV侧和220kV线路的电压、电流量及必要的开关量。
(12)GPS时钟同步系统
全站设置一套GPS时钟同步系统,配两台标准同步钟本体(一主一备、自动切换),采用时间同步扩展装置,满足站内监控系统、保护装置及其它智能设备的对时要求。GPS时钟同步系统独立于监控系统组屏设计。
3、调度自动化
根据接入系统报告,连州中曼220kV升压站相关远动信息上传至广东中调SCADA/EMS系统、省备调SCADA/EMS系统及清远地调SCADA/EMS 系统,计量上传至广东电网计量自动化系统。
4、二次安防系统
按接入系统报告要求,本工程配置一套安全防护设备。
5、电源系统
根据 DL/T 5044-201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升压站设两套直流系统,用于站内一、二次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供电,直流系统电压为220V,容量为200Ah,全站事故停电按2小时考虑。全站设置一套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采用交流和直流输入,直流电源采用站内直流系统供电。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选用两套10kVA 逆变电源,冗余配置,互为备用,独立组屏布置在二次设备预制舱。
6、视频监控系统
本工程变电站设1套视频监控系统,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及光伏场区进行全天候的图像监控。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全站设置1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火灾报警信号接入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器配备控制和显示主机,设有手动和自动选择器,联动控制可对其联动设备直接控制,并可以显示启动、停止、故障信号。
8、环境监测系统
本工程配置1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日照辐射表、测温探头及配套支架组成,可测量风速、风向、环境温度和太阳光辐射强度等参量,通过RS485总线或光缆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至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实时显示、记录环境数据。
9、光功率预测系统
本工程配置1套光功率预测系统。
10、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光伏电站配置一台有功功率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综合通信管理终端取得中调下发的有功功率目标指令后,经优化计算得出单台逆变器的有功功率目标值,发送给光伏监控系统,实现有功功率控制闭环控制功能。
11、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在光伏电站配置一台无功电压控制装置,该装置接收电网调度下发的220kV母线电压目标指令后,与实时监测的并网点电压比较,经过计算得出调控目标设定值,对无功补偿装置、逆变器、有载调压变压器进行统一协调控制,使并网点电压达到要求,实现并网点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自动调控,合理协调和优化无功分布,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压质量、减少有功损耗。
12、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升压站配置1套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电能质量指标。
13、系统通信
光伏场及220kV升压站与系统侧采用光纤通信,为调度电话、远动通信等提供光纤通道,并为220kV线路提供光纤差动保护通道,220kV升压站至系统应敷设光缆2根,该光缆为通信继保合用。
本站配置2套STM-16光传输设备(具备ASON功能),分别接入清远地调A、B网;升压站配置2套智能型PCM设备,分别接入清远地调和省调。配置2套调度数据网设备分别接入清远局调度数据网A、B网。配置1套综合数据网和1套管理信息数据网。
光伏发电单元采用光纤环网通信,箱变智能控制单元顺序相连后,经光缆接入升压站中的光伏发电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控级,光缆采用GYTA53直埋光缆(带防蚁外护层),纤芯采用G.652单模光纤;每组光伏阵列设1条24芯 GYTA53直埋光缆作为主干光缆,随场内的35kV线路敷设。
a)站内通信
根据光伏场规模及生产调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本工程配置1套程控调度用户交换机并相应配备调度台和录音设备,交换机容量为48门。该交换机以2M中继或4W E/M中继接入电力调度交换网;以2M中继或其它方式接入当地电话公网。
b)通信电源
本工程系统通信与站内通信电源合并,配置2套-48V 3×20A高频开关电源以2套-48V 300Ah的蓄电池组。
1.1.6 消防工程
本项目建筑物室内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各箱式变电站均与消防通道连接,每个箱式变电站配两个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总线制,报警与联动控制共线。在主控制室、各综合配电室等处装设火灾报警探测装置。
电缆沟内的电缆进入高压开关柜或低压配电屏等采取了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
集控室、高压配电室均设两个出口,其余房间距出口的距离均小于20m。消防通道环形设置,保证消防人员可从各个位置快速到达现场,生产配电室等重要设施需保证规定的消防间距。
对主变压器等各种带油电气设备,主变配备2具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一台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此外,在离主变压器附近设置消防沙池、消防铲等设备。
1.1.7 土建工程
本工程规划装机容量210MW,拟选场址位于清远市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总占地面积约为3761亩,交通十分方便。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根据 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规定,光伏电站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考虑。
初步判定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为ⅠI类。
场址所在地基本风压0.30kN/㎡(R=50),基本雪压0kN/㎡。
一、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规划容量为210MW,总占地面积约为3761亩,主要建(构)筑物有:一次、二次设备仓、主变、事故油池、避雷针、综合楼、室外电气设备、光伏组件方阵等。场地满足规划容量布置,场地基面承载力较好,能满足建筑要求。
二、土建结构
1、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
本工程规划容量为210MW,采用单晶硅440Wp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式安装方式,倾角为18°。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采用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基本雪压。
光伏组件支架采用冷弯薄壁型钢,钢材为Q235B钢及Q345B钢。支架基础拟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可采用直径300mm,长度2500mm。具体长度根据地勘持力层深度确定。钢筋采用5根Ø10作为主筋,Ø6 作为箍筋,Ø12钢筋作为预埋件。
每个阵列由28块组件组成,组件竖向2行28列布置。
考虑防腐要求,钢构件采用金属保护层的防腐方式,钢支架构件均采用热镀锌涂层,热镀锌须满足《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3912-2002)的相关要求。
2、逆变升压一体机基础
逆变升压一体机基础拟采用砌体结构,长约5m,宽约3m。上部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下部采用砌体结构及条形基础。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0,垫层为C15。墙体材料采用240mm厚MU10页岩砖,M10水泥砂浆砌筑;面层采用20厚的防水砂浆。钢筋:HRB335级钢,HRB400级钢,型钢采用Q235B级钢。
3、场区内集电线路
场区内集电线路拟采用地埋的方案,局部过路采用预埋钢管,地块之间采用直埋或顶管施工。
4、升压站
本项目新建一座升压站。升压站呈矩形布置,南北方向长107.00m,东西方向宽72.50m,围墙内占地面积为7758m²。升压站四周设置2.0m高围墙,大门设置于升压站南侧,站区主大门进入后设4.0m宽环形道路,进站道路5.0米宽。综合楼、控制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于站内南侧。主变、控制室、SVG 等布置在站内北侧,站内综合楼面积850m²。
升压站包含综合楼、控制室及各个设备基础,综合楼、控制室拟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基础型式拟采用浅埋基础或桩基进行设计。设备基础根据主变、SVG 等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外形尺寸进行设计,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基础埋深定为1.5m左右。
综合楼共2层,层高4.20+3.30m,由宿舍、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厨房、餐厅组成。采取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独立基础或预制管桩,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有梁楼板,墙体均采用页岩多孔砖。
大门位于升压站对外道路和围墙相会处,大门采用单开不锈钢电动伸缩门,一侧为电站标识墙,贴石材。升压站四周采用铁艺围栏加砖墙作为防护墙体,围栏高2.0m。
屋面保温做法:采用聚苯板保温。
屋面防水做法:用SBS卷材防水。
所用建筑物均采用红色压型钢板屋顶,钢龙骨。
屋外配电装置主要包括:接地变基础、进线架构、GIS设备、避雷器支架、无功补偿装置、母线桥支架、独立避雷针等。
变电架构均采用Φ300或Φ400钢筋混凝土环形杆、人字柱;地线支架及避雷针支架用圆钢三角形断面焊接结构;设备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环形杆。架构及设备支架基础均采用杯口式混凝土基础。架构横梁采用三角形截面钢桁架,设备支架横梁采用型钢梁,材料均为Q235B,焊条为E43。所有钢构件均采用整体热镀锌防腐。
5、道路工程
本工程设置进场道路和施工道路,进场道路路基宽度5.5m,路面宽5m,与场区东侧已有村道连接。另设检修道路用于光伏场区设备的安装及检修维护,检修道路可利用原有村道,新修场内道路路宽3.5米,采用碎石路面。
6、给排水
本工程用水水源从附近村镇自来水管网引接。站区室内生活给水管道采用 PPR管道,室外给水管道采用PE管,生活给水管道阀门选用铜质截止阀。室外污水排水管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室内污水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在室外安装阀门井阀门,选用手动闸阀;口径小于50mm的阀门选用球阀。
1.1.8 项目施工总进度
本光伏电站总工期为12个月。
从第1个月初起至第1个月下旬为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场内施工场地及临时建筑设施的修建及光伏电站主要道路的施工。
从第2个月上旬起可进行升压站的施工,此工作可持续到第3个月底。
从第2个月上旬起同时进行支架基础、场区的箱变基础和集电线路工程的建设施工,此工作可持续到第4个月月底。
从第4个月起至第7个月月底为光伏阵列支架安装及光伏组件安装,从第7个月中至第9个月月中对到货的箱变进行安装。
从第8个月月初到第10个月下旬进行电缆敷设和送出线路施工。
从第10个月月初到第11个月月底为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
从第12个月初开始对所有安装项目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到第12个月下旬全部并网发电,投入试运行。
1.1.9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91255.76万元,静态投资约为89509.92万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20%。建设期12个月,建设期贷款利率4.9%,建设期利息为1745.84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为3848.21元/kW单位动态投资3923.26元/kW。流动资金按30元/kW估算,总计697.8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
1.1.10 财务评价
1.1.11 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
项目施工期需要进行大量设备和材料运输工作,运输车辆尾气和地面扬尘污染可能对区域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主要来自施工开挖、粉状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等)的装卸、拉运粉状材料及土石方、施工粉状材料的随意堆放和土方的临时堆存等过程。
2、水环境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的清洗、养护等施工工序,废水量不大。建筑施工废水多为无机废水,除悬浮物含量较高外,一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这部分废水大多就地蒸发,部分渗入浅层地表,基本不外排;生活废水全部排入化粪池中经处理后用于项目区周围绿化植物的废料。
3、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所产生的作业噪声,施工机械如土方开挖阶段推土机、载重汽车、挖掘机等,打桩阶段的各种打桩机产生的噪声,以及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器等产生的噪声。本项目场区距离居民较远,施工现场区的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较小。
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会造成一定的噪声影响,可通过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段,避开人流高峰期,尽量选择人流较少的道路尽快到达场区,以尽量减少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弃土是一种临时性的短期行为,至工程建成投入运行而告终。因此只要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及时、安全处理施工垃圾,就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还有少量建筑垃圾和弃渣,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均用汽车运走。
施工期施工人员多而且较为集中,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对环境可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在施工厂区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定期外运处置,以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场区环境的影响。
5、生态环境
禁止破坏征(租)地范围外的植被;施工结束后须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落实项目水保提出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鸟类具有较强的活动趋避能力,工程可能占用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场所,但场址周围尚有大面积相同生境供其栖息觅食,工程建设对鸟类影响不大。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
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2、水环境
运行期的废水主要为太阳能组件的清洗废水以及少量含油废水,其中清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含油废水主要来自电气设备,收集后进行隔油处理后直接排放,不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运行期生活污水主要为电站工作人员生活产生,由于工作人员很少,故生活污水产生量也相对较少,且污染物浓度较低,可在场区内设置化粪池,少量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3、声环境
运营期无噪声产生。
4、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固体废物主要是一些废旧或故障太阳能光伏组件和运行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本项目故障或废旧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不具备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特性,不为危险废物,为一般固体废物。本项目所有固体废物全部妥善处理、处置,不外排。
5、光污染
本项目的光伏组件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这种钢化玻璃透光率极高,达95%以上,光伏阵列的反射光极少;同时光伏组件为平面电池板,不会因为凸面造成的光反射引起视觉不适,也不会因凹面造成光聚而引起危害,项目建成后造成的光污染影响较小。
1.1.12 资源利用、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761亩,为连州市西江镇附近的泽荒地,建设场地征地约15亩,涉及征地;光伏场区用地通过租赁方式。
1.1.13 经济、社会环境简况
2020年,连州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保持增长态势,少部分指标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一)复工复产有序高效,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达46间,其中正常经营的44家,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74亿元,同比增长16.2%。累计开展工业技改项目16个,完成投资2.39亿元。全市新引进项目33个,计划投资额199.6亿元。清远民族工业园“一园七区”发展框架初步构建,台连科技产业园、大周商贸城、新材料产业基地、星子石材循环产业园建设顺利。强大矿业、阳光新材料、中昊新材料、万仕达岗石、宝成岗石、衡亿化工、穗发光伏7家企业完成小升规。建滔东强、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农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9.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8万亩,生猪存栏20万头以上,淡水养殖总面积2006公顷,稻田养鱼面积80公顷。产业园菜心种植面积达10.8万亩,菜心产业总产值12.9亿元。农业“3个三”工程不断推进,全市柑橘种植面积5.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约1.1万亩、清远鸡出栏795万羽、存栏405万羽。连州菜心、砂糖桔、十月红桔、高山蕃薯、澳洲龙虾等5个产品入选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市认定家庭农场243家,合作社693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6家。
服务业发展逐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21亿元,同比下降7.8%,比上半年回升5.5个百分点。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整合文旅资源,不断丰富“七彩连州”内涵,讲好“五个故事”,擦亮文旅“六大品牌”。对东陂镇西塘村、西岸镇东村、三水乡新八村进行基层服务站和旅游咨询服务功能进行融合布点。全市接待游客509万人次,同比下降5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21亿元,同比下降52.9%,分别比上半年回升29个、28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连州成为清远市唯一一个县(市、区)入选2020年广东省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公示名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1.2亿元,同比增长10 %。金融业平稳运行,截止12月末,金融本外币存款余额218.50亿元、贷款余额117.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2.4%。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外贸外资成果突出。
项目投资有效促进。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7.95亿元,同比增21.5%,增速在清远市8个县(市、区)排名第三。42个本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8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13%,19个清远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31.2%。加大项目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对接上级对冲疫情影响的财政政策,谋划包装重大项目23个,争取到位一般债、专项债及特别国债资金14.25亿元。
外贸外资势头良好。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折不扣落实《外商投资法》。有力推动华润泉山、慧光风电项目以及建滔集团铜箔、玻璃纤维项目动工、建设及投产。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6.38亿元,同比增长38.8%,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37.42%,完成9月份重新调整目标任务的92.56%。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完成13256万元,同比增长29.4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300万元,同比增长117.9%,完成年任务的103.33%。
(三)营商环境纵深优化,改革创新齐头并进。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项目投资落地便利度,项目审批时间压至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并实行“容缺受理”制度。推动开展连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完成“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完成县级执法机构“局队合一”改革,推动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连州”,推动“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双公示”工作,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监管体系。2020年,经第三方组织评估,我市营商环境创优综合评比在清远市名列第一。
改革创新有序推进。持续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完成改革重组14家。102家“僵尸企业”出清完成率100%。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全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110万元。新增专利申请量232件,同比增长21.47%,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加快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认定5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间,申报2020年度省级笫六批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达37个。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度6间企业共12个高新技术产品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四)扩容提质有效推进,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城区扩容提质成效显著。荣获“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称号,入选2020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启动城西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5个城市休闲公园等16个市政建设项目。完成大云洲、星子河西景观提升、市区亮化提升等13个城市市政续建项目。大周商贸城、顺盈广场建设进展顺利。良江桥预计春节前可通车。打通谢屋路、连龙路等8条历史遗留的“断头路”,南津路、连港路、连江一路、连江路一巷等4条道路实现黑底化。整治重点路段随意倾倒、抛撒或堆放垃圾的行为,加强违建防治工作,大力整治“牛皮癣”,持续开展“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市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市区绿地实现精细化、无盲区、长效性的园林管理。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西岸、瑶安等8个镇(乡)镇区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开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市1428个自然村中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的有1274个,干净整洁村达标率为89.2%,美丽宜居村达标率为50.8%。以“三个示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工程,推进丰阳生态宜居示范镇创建,打造7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启动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普及率达99.8%。投资9094万元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建设广东省第一批微电网试点的瑶安乡天光山微电网项目。完成19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整改工作。发放住房保障租赁补贴169户,完成发放补贴任务的105%。
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积极助推广清永高铁项目前期工作,连州机场选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广连高速公路连州段和二广高速公路连州连接线项目动工建设。总里程为28.884公里的4个国省道改造项目均已完成项目施工建设。整治隐患里程约440公里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里程为138.29公里的四好农村公路攻坚任务已完成。完成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0辆工作任务,优化调整农村公共交通线路,实施镇通村委会班车全覆盖,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五)三大攻坚战取得新突破,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长效产业项目22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27个,到户类项目133个,带动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增收约2500元,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均达到“八有一超”指标。全市66个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16701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7.8%,全市9个小北江流域监测断面水质和16个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高位推进河长制,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58%自然村已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4%自然村实现雨污分流。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危险废物环境处置工作。继续实施碳汇造林“先造后补”试点工程,完成造林18649亩,受惠造林主体120个。完成79户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退出处置。积极做好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重大领域风险有效防控。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风险,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化解风险,确保全市政府债务安全运行。积极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重大政策有效落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六)社会事业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全力支持保就业稳就业。全力支持保就业稳就业,帮助3000以上人次达成就业意愿。全面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2560万元,发放创业贷款2264万元。提前完成11个扶贫车间建设目标,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落实社会保险费“免、减、延、缓”政策。为843家企业发放失业稳岗补贴264万元,为839家企业退还社保费328万元,为148间企业免减征收各项社保费7280万元。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开通校园专线车70台校车92条线路,保障5000名农村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撤并41个教学点,学前教育“5080”工程基础得到扩容优化。全市中小学100%创建成清远市文明校园。
加大卫生健康设施建设力度。医疗集团总院核酸实验室已完成升级改造,市疾控中心已建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市妇幼保健院外迁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等项目进展顺利,星子镇中心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依托北山养老院、恒生养老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在市东山路建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推进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推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为7012名城乡妇女提供“两癌”免费筛查,为4345名贫困妇女购买“她健康粤幸福”两癌救助保险。提标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市173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出版连州历史文化研究著作《连州碑刻集》、《古道风韵》。东较场体育公园完成工程进度90%,连州市体育中心项目启动建设。积极组织群体赛事和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七)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社会治理迈向新高度。
持续开展“平安连州”建设和“平安+满意”创建行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开展各类大检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全市排查整治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918处。突出抓好元旦、春节、两会等重点时段安全监管,确保重点时段安全形势平稳。积极推进安全监管分级管控,推行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化管理,确保事故隐患及时发现、迅速整改。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基本实现安全宣传教育辖区全覆盖,全民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连州市“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时期是连州综合实力、发展品质不断提升的五年。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城西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城市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加快。清远民族工业园“一园七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广清永高铁、连州机场项目的启动,为连州建设粤湘桂交通枢纽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是连州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美丽振兴成效显著的五年。东陂镇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干净整洁达标率80%,全域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的行政村达标率为41%,以“三个示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工程,推进7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建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十三五”时期是连州生态建设更加积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污染防治常抓不懈,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8%,空气优良率连续五年达92%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累计转移就业劳动力超过25773人,城镇新增就业200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为3.0%指标内。全市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8%。
二、社会治安和综治维稳情况
政务保障更加强劲。政务效能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取得实效,“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等移动政务平台推行使用,663件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61件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疏通堵点痛点问题42个,容缺受理事项222件,全年网上办件量达11.2万件,群众满意度为99.83%。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综合评分居清远第一。简政放权持续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时限压缩率95.57%,投资类项目行政审批时长缩减约一半,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专利新增申请量增长55.6%,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依法行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走在清远前列,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181件,办复率10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会议费及“三公”经费压减6.97%。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政府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信访依法有序,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和人民禁毒硕果累累,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在清远排名从上年度第七名上升到第四名。
2021年,连州市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抓常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常态排查整治,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消防监管,加强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矛盾源头化解。深化平安连州、法治连州建设,以“平安+满意”专项行动为抓手,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重点打击盗抢骗、涉毒、涉诈、涉金融领域犯罪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依法行政。抓好《民法典》宣传贯彻落实,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项目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四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
2、项目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
3、电磁辐射及光污染的风险;
4、施工安全风险的风险。
针对上述提出的风险,《可研报告》提出如下防范化解措施:
1、依法规政策操作,政府当好“裁判员”,合理合法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前置性文件和报告的审批。
2、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要对项目建设予以全力支持,依据现行的法规、政策,公正的裁判,果断、正确地‘吹哨’,维护好业主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重视群众诉求,针对潜在的稳定风险和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3、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干扰。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知识培训。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各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对专门的施工通道和临时施工用地进行恢复,以使施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减至最小。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期间施工队伍的监督、监管作用,严格外出人员的出行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4、加强舆论引导,严防不良炒作。由当地政府领导牵头,宣传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做好信息发布监控,防止不良舆情混淆视听。
本报告编制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广东省、清远市和连州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相关政策文件;(2)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3)行业建设标准和规范;(4)由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相关的其他资料。具体如下:
一、国家、省、市发布的风险评估和社会稳定有关文件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2号);
2.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4. 国家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发改重点[2012]1095号);
7. 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8.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粤环[2012]57号);
9.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2013]36号);
10.《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穗建管字[2006]59号);
11.《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清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连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相关规划与产业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3.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
4. 《中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5.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6. 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新能〔2017〕31号);
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329号);
8.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45号);
9.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10.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11.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12. 《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13. 广东省政府《关于促进广东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4]9号);
14.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15.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6. 《广东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2014-2020年)》;
17.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清洁能源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发改能新函[2015]396号);
18. 《广东省能源局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能新能函[2020]159号);
19. 《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 《连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1. 《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
22. 《连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
1.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2.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795-2012);
3.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4. 《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GB/T 50865-2013);
5. 《并网光伏发电监控系统技术规范》(NB/T 32016-2013);
6.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2011);
7.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 32004-2013);
8. 《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规范》(NB/T 32012-2013);
9.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 50866-2013);
10. 《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5-2013);
11. 《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NB/T 32007-2013);
12.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施工规范》(DB44/T 1508-2014);
13.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程》(DL/T 1364-2014);
14. 《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QX/T 263-2015);
15.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GB/T 16895.32-2008);
16.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
17.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
18.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 29319-2012);
19.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29321-2012);
20. 《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GB/T 35694-2017)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2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 5009.2-2013);
23. 《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L/T 325-2010)。
四、其他相关资料
1.《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1月);
2.项目其他资料。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根据文件要求,本项目为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涉及范围广,与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影响广泛。为此,我公司受委托将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对项目潜在的其他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综合评定风险等级,最后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后上报,以求全面客观的分析潜在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1、评估主体:连州市西江镇人民政府
根据粤发改重点[2012]1095号文件要求,本项目的评估主体为连州市西江镇人民政府,由连州市西江镇人民政府协同县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对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审查工作。
2、实施主体:广东美世风险评估有限公司
广东美世风险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受委托,组建评估工作小组,进行走访、调研和专家讨论评估等具体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编制完成项目的社会风险评估报告。
3、主要工作内容
我司将在前期风险调查基础上,对《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分析篇章》进行评估,进一步补充风险调查,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并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及应急预案,综合评定措施后的风险等级,最后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尽力杜绝群体事件的发生并从根本上保障居民权益。
2021年5月,受委托,我公司负责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本次评估过程为:
1、制定评估工作方案
主要工作为成立项目评估组,确定职责分工、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要求、整理敏感点、拟征询意见对象和方法、风险评估报告大纲等事项。
2、收集和审阅相关资料
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与项目单位的接触、沟通,了解项目建设背景和周边社会环境状况;(2)分析查阅项目可研分析篇章开展风险调查的相关支持性文件和一手调研资料;(3)全面收集并认真审阅项目社稳评估相关资料,如:项目社会稳定分析篇章,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规划与标准规范等。
3、补充开展风险调查
根据对项目可研分析篇章的审阅结果,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补充开展风险调查,包括:(1)查阅项目的各项前期资料,审核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补充开展走访和网络公告等风险调查工作。
4、组织召开评估论证会
公司评估小组成员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对可研风险分析章节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论证,并根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判标准,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和全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发改重点[2012]1095号)的风险等级评判标准,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5、编制评估报告
主要工作为依据上述分析和论证,编制项目社稳评估报告初稿,结合内部审核修改意见后,进一步完善《连州市西江镇、龙坪镇、九陂镇21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上报连州市西江镇人民政府待批审查意见。
图1-2 评估工作程序